由此可見,技術鏈、產業鏈和價值鏈環環相扣,而所謂的“三鏈一力”分析模型就是對某個工業企業的價值鏈、產業鏈、技術鏈和競爭力進行綜合的研究和分析,并基于分析做出聚焦和診斷的模型。模型分為兩個方向,一是對三鏈進行深刻的分析,弄清楚企業內各個環節的技術、價值特征、發展趨勢和現狀;二是對競爭力的深刻分析,分析自己的企業或產業在三鏈上相對于現有的對手與潛在的進入者存在哪些競爭力,優勢和劣勢又是什么,得出的相對競爭力越強,越要優先發展該領域。下面對“三鏈一力”模型進行詳細解析:
第一,技術鏈。技術鏈有兩種不同的特性,一是技術承接關系,即一種新技術的使用和獲得是以另一種技術的使用和獲得為前提;二是上下游鏈接關系,即產品之間的各種技術依托于產品,產品鏈接決定了技術的鏈接。不管哪一種特性,技術鏈的結構都呈現星狀結構。具體點說就是,由一種主要技術占據中心節點,然后從這個中心節點向多個領域逐漸延伸,形成一個個分支節點,而每個分支節點又會產生許多新區域,如電力、交通、農業、國家安全、環保等。下面是技術鏈的結構圖:
技術鏈的結構
單從技術本身而言,技術鏈包括了工業物聯網所需的各種標準和技術。標準有應用標準、產品標準和代碼標準,技術包括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傳感網絡技術、掃描技術、IPV6技術、無線傳輸技術、4G通信技術、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軟件系統開發技術和網絡、安全技術等等。這種分類方式可以更直觀地反應工業物聯網本身的承接關系。所以,可以把工業物聯網一個技術體系,它所依靠的技術有多學科、多領域的特點,有時也會出現技術融合或者重復的現象。另外,工業物聯網也是物聯網的一個核心領域,兩者的技術架構是相同的,聚焦工業物聯網的技術鏈,對了解物聯網的核心技術有著非凡的意義。
第二,產業鏈。工業物聯網的產業鏈是由產業間的核心技術決定的,也就是說,產業鏈的基礎也是技術。工業物聯網的產業鏈是典型的鏈狀結構,包括標準定制、傳感感知、傳輸通訊、計算處理和解決方法。我們分別來分析:
(1)標準定制。這是工業物聯網大力發展的核心條件,不建立正確的標準,企業和行業之間的應用標準很難達成一致,而工業物聯網的各個項目之間也很難產生聯系。
工業物聯網產業發展的計劃首先是占據標準的最高點,其次才是專注于技術卡位。但是,標準定制是一個非常困難的過程,涉及很多基礎標準,如射頻識別標準、云計算標準、數據安全標準等,即便拋開這些應用,還有一些用戶認證、業務章程、業務標志等規則需要遵守。因為這些標準處在產業鏈的最頂端,掌握了標準就等于掌握了話語權,也就很容易引領和壟斷整個產業。例如,很多企業的標準定制中有很多知識產權,其他企業在使用和封裝其產品時就要支付一大筆費用。因此,企業要想在工業物聯網上有所突破,前提就是占領標準定制的最佳時機。
?。?)傳感感知。傳感系統作為工業物聯網的“神經末梢”,起到基礎的連接和管理對象的作用。傳感器是整個產業鏈中總量最多、需求最大的設備,運用射頻識別、傳感網絡、WiFi等通信方式,可以實現數據和工業的融合。
?。?)傳輸通訊。工業物聯網把傳感器采集的數據傳輸到互聯網上,實現了互聯網和工業傳感網的巧妙連接,像電信網、計算機網和有線電視網就是工業物聯網可以利用的中、遠距離有線網絡。這種物聯網與互聯網的通訊不僅可以節省大量的建設費用,還能夠讓數據傳輸借助互聯網的高速,達到快速、安全、可靠的目的。
?。?)計算處理。在應用物聯網開發技術的工業企業中,大量的傳感器被嵌入到各種設備之中。而目前的企業數據大部分都是復雜的非結構化數據,要解決如此海量的數據信息,就需要有強大的計算處理能力。集中式的超級計算和分布式的云計算將成為物聯網運算發展的兩條重要道路。
(5)解決方法。在工業企業中,設備與設備、設備與網絡之間一般依靠適配器、中間件、軟件總線和物聯網軟件實現高速、高效的聯通。但是,不同的設備和領域技術差距很大,企業內部信息化的訴求也是千差萬別,因此,只有采用不同的應用解決方法,才能適應工業物聯網的多元化,實現提高生產力的最終目的。
第三,價值鏈。價值鏈的官方定義為:“用來進行設計、生產、營銷交貨等過程及對產品起輔助作用的各自相互分離的活動的集合。”簡而言之就是,對企業內部產品生產和其他活動進行分解,通過考察這些產品和活動的關系來確定企業的競爭優勢。另外,企業價值鏈并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滲透于買方價值鏈、渠道價值鏈、企業價值鏈和供應商價值鏈之中,價值鏈也并非一成不變,而是隨著企業的歷史戰略逐漸動態變化。價值鏈的特征主要有四個方面:
?。?)構成價值鏈的每個環節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相互制約又相互依存。上游環節和下游環節都存在著海量的物質、資金和數據,是一個價值增長的過程,同時,產業中的各個價值鏈又相互交錯,形成一個個多層次結構的網絡。
?。?)價值鏈內部各個環節的技術關聯性非常強,且具有層次性。
(3)價值鏈各個環節之間存在著盈利能力和增加值的差異性。
?。?)價值鏈內部的各個環節對要素的種類和需求存在區別,不同的環節對技術、資金、規模、人力的使用和需求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區位偏好。
對目前物聯網價值鏈的整體現狀進行分析,硬件廠商的價值比較小,其生產的芯片、傳感器和通信設備只占整體價值的15%,而70%的“大頭”由系統商、服務商和中間應用商瓜分。
根據工業物聯網自身的特點,我們可以推斷出價值鏈的結構類似于金字塔,位于價值鏈頂端、獲取價值最大的是各類標準的制定者或擁有者,標準又分為總體結構類、感知拓展類、信息通信類、相關應用類和各種安全、識別、技術標準等。位于價值鏈中間的是網絡運營商、設備提供和集成商以及為網絡提供解決方案的企業。而位于價值鏈最底端的則是感知傳感層產業,如射頻識別產業、傳感器經銷商等。
工業物聯網的技術鏈、產業鏈和價值鏈并不是各自獨立,而是相輔相成,存在著密切的互動關系。首先,技術鏈對產業鏈起決定作用,因為工業物聯網屬于高新技術,它用技術引領產業的發展模式。因此,技術鏈的完整是產業鏈形成的必要條件,技術鏈上各種不同技術的融合也會形成各種不同的產業鏈。例如,處在技術鏈上的射頻識別和傳感設備成熟之后,就能大大推動產業鏈上傳感感知環節的長足發展。另外,價值鏈是技術鏈和產業鏈的具體表現,體現了技術和產業的價值所在。